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考研难度大吗?分数线是多少?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8 17:11:32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难度情况分析。

  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决策研究为主导、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根据省委编办相关文件核定,我院内设机构20个,直属机构2个;财政补助一类事业编制294名。目前,财政补助一类事业在编在职人员2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4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1人(研究员48人、副研究员53人)。目前,郭跃文同志任党组书记,章扬定、赵细康、向晓梅、丁晋清同志任党组成员、副院长。

广东社会科学院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筚路蓝缕、砥砺前行(1958-1980);春回大地、蓬勃发展(1980-1998);转型改制、勇于创新(1998-2012);矢志探索、再创辉煌(2012—现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58年9月28日正式成立,著名哲学家杜国庠任所长,经济学家孙孺任副所长。1962年1月,改名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8年机构撤销,研究工作中断。1972年恢复设置,更名为广东省理论研究室。1973年恢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1980年7月20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更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陈越平任院长,廖建祥任党组书记、副院长,王致远、赵冬垠任党组副书记兼副院长,何幼琦、卓炯、金应熙任党组成员、副院长,林仲任顾问。同年10月,陈枫任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之初,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此,我院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对经济特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以孙孺、王致远、曾牧野、许隆等为代表的一批研究人员致力于特区研究,出版了一批重要著作,对引导特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院改革发展和科研工作初见成效,建立了院长负责制和所长负责制,在国内理论界、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自已的科研优势与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院在科研方向上开始战略转型。

第一次战略转型。1998年,我院在全国率先“转型改制”,明确以省委省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思想库”“智囊团”为己任,注重以“贴近实践、贴近决策、贴近社会”为特色的发展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着力提高理论创新和决策服务能力。

第二次战略转型。2012年,我院开始探索从策略型智库向战略型智库转型,明确与大学、省委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的定位有所区别,旨在围绕国家和广东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和系统决策方案,努力构建具有学术影响力、決策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智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及广东省委的相关部署要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建设国家高端新型智库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资源整合方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全面加强规划引导和科研管理,加大正向激励与扶持力度,促进科研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后,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理论创新及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是全国首批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之一,中心办公室设在我院。2018年,在权威机构的智库影响力排名中,我院在“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智库排名中位列第一。

建院60多年来,我院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繁荣发展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长期发展,现拥有4个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话语权的优长学科,炼就了杜国庠、卓炯、章沛、张磊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共取得各类研究成果21190多项,出版著作1130余部,完成国家规划课题48项,省社科规划课题78项。有6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56项。进入新世纪以来,共完成院级以上课题约1600项,其中省领导交办课题650多项,370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并以多种形式被相关部门采用。张磊、梁桂全、王珺、李庆新同志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