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研难度大吗?分数线是多少?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8 17:11:05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难度情况分析。

  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原隶属中国科学院,1978年划归中国地震局。研究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是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权威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它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科研院所,是国家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与防震减灾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

  研究所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并有权授理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现有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点4个: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雄厚的科研实力

  研究所为国家地球物理科学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率先开辟了地震监测、地球深部构造探测研究、地震学与震源物理研究、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研制、核爆炸地震监测和数字地震学等众多研究领域。研究所人才济济,享誉中外,有9位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5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位专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位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28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在站博士后6名。

  研究所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和基础数据源。所内建有先进的科学计算中心和全国地球物理与地震观测数据中心,具有一流的网络科技环境。新落成的地球物理综合实验楼建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郊,设有国际一流的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中心、测震设备检测中心和高温高压震源物理实验室等。特别是国家投资上亿元建设的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使得面向地球深处的“望远镜”的探测能力有了历史性的提高,台阵建设的意义不亚于“哈勃”望远镜的发射。

  ★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

  研究所现设有八个研究室和一个国家重点野外观测实验台站,主要面向我国防震减灾、国防建设和地学科技前沿,开展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灾害预测预防与工程应用、地震观测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地震震源物理与地震预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地震地面运动与地震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地球磁场研究、地震监测技术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发、主动探测技术与地球物理实验研究等。

  研究所科研人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公益性研究专项、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国地震局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等近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同时面向国内外广泛领域,开展地球物理与防震减灾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主持编制的我国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为一般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地震动参数,为居民住宅的地震安全提供保障。研究所还负责承担核电站、水库大坝、高层建筑等多个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咨询与评价工作。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取得数十项开拓性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150多项,出版多部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学术专著。

  ★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是国家地球物理与地震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与国际同行联系广泛。研究所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秘书处设在所内,同时有许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工作。研究所执行了数十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多次举办国际培训班、主办国际会议,为研究生提供许多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 良好的培养条件

  研究所现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余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识渊博,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研究生培养经验。研究生第一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全部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进行,课程学习结束后回到所内,直接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并撰写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基本是“一对一式”的指导培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直接参与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攻关,直接接触科技前沿。研究生在学期间不仅可以学到高深的数理知识和地球科学知识,还可得到严谨的科研训练。研究所还实施硕博连读制度、提前攻博制度,鼓励部分优秀硕士生通过以上方式直接转为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所为在学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2003年新建成的研究生公寓均按标准间配置,并配备有空调、热水器等,环境舒适,条件优越。招收录取的研究生除在职定向或委培生外,均为国家计划内公费生,在学期间可享受优厚的奖学金及津贴补助等,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可获取助研津贴。

  ★广泛的就业前景

  研究生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原则。研究生可择优留所工作或去中国地震局所属事业单位、各省市地震局、高等院校、建筑或勘察设计院、石油系统、地矿部门、保险公司或高新技术公司等工作,就业领域广泛。研究所的毕业生同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和部门领导,在国家地球物理、防震减灾等领域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地理位置优越

  研究所地处北京海淀中关村核心区,与国家图书馆、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毗邻,周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文化气息浓郁。研究所地处紫竹院公园附近,周边环境幽静,交通便利。

  热诚欢迎全国各高校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物理学、数学、土木工程学、电子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考生和地震局系统内外的在职职工,报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

  具体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及导师介绍等信息可登陆研究所网站查询。

  网   址:www.cea-igp.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00081)  联系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肖春艳 封长华  联系电话:010-68415364,68729139  E-mail:yanzhaoban@cea-igp.ac.cn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

除标明原创以外的内容,其他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为准。如有侵权: 点击提交 】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