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河北农业大学难度情况分析。
一、河北农业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河北农业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河北农业大学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分别共建的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国家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首批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高校。
河北农业大学是全国开展高等农业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直隶农务学堂,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1995年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2000年原河北水产学校、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先后并入河北农业大学。
百年积淀,河北农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16年来,学校坚持“农业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可偏废”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培育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与表彰,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实现育人、兴校、富民目标成为学校的矢志追求。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有5个校区(保定东校区、保定西校区、秦皇岛校区、定州校区、渤海校区),校园占地2700多亩,建筑面积近129万平方米;纸质型图书与文献247余万册;仪器设备总值7.44亿元,固定资产24.9亿元;附属实验农场3700余亩,林场40000余亩。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5人;教授及相应职称者434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者841人;博士生导师190人,硕士生导师511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专家等人才99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
历经百年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农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学科“入主流,有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26个学院,2个直属系,有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强势特色学科,1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列入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河北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工程硕士领域;设有89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7910名,全日制研究生241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155名,博士研究生294名。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复合应用型为主的高级专业人才。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先后获的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8项;建设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2个,省级项目109个。进入全国就业工作50强,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先后培养毕业生30多万名,涌现出了一批批兴业英才、学术骨干、管理才俊,如董玉琛、刘旭、杨志峰、赵春江、郭子建等8名院士,塞罕坝优秀毕业生群体,君乐宝集团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魏立华,世界青年领袖石嫣等。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在承担科技创新项目数量、经费总量和获奖等级、数量上一直名列省内高校前茅。拥有“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19名、省级57名。“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1192项,到位科研经费8.16亿元,审定新品种61个,专利396项,三大索引论文208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0项,其中国家二等奖5项。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成立了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得到有关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与保定市政府签署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以“六个一”模式携手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重点打造集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为一体的多个产业特色基地。与邢台市、石家庄市、长城汽车等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全省六大生态类型区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295个,区域综合试验站10个,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1个,推广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100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36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23所国外院校或机构开展了合作项目;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与兽医药大学等5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先后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552名。
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三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两次被授予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称号。2011、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涌现出了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被称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被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的“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