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天津体育学院难度情况分析。
一、天津体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天津体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天津体育学院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4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2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5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37.7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78个,电子图书总量300万余册。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5%,获得并列第4名的佳绩。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1人,其中本科生5034人,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861人,高职生9人,留学生5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8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0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7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8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3人。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以来,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3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2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舞蹈学专业认定为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我校教学成果《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9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3项。学校学科优势显著,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1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8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16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9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5部,发表学术论文2180余篇,其中被SCI和SSCI收录40余篇。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一直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期刊、SCD来源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国内外12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青训中心,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经过62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河西校区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邮编:300381团泊校区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东海道16号,邮编:301617网址:www.tjus.edu.cn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