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江西理工大学难度情况分析。
一、江西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江西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江西理工大学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17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万人,在校研究生33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位,在2020年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174位。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2019软科一流学科排名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分部位居全国第7和第9,其中矿业工程进入全球前100。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6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一流专业12个、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人、博士教师60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200余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硕士生导师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严纯华、赖远明、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70余项。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6个,注册学员3391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4528人次,组织课外文化活动33场次,累计受众超200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江西理工大学中澳3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奥芬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筹建了“中德工业4.0科学研究院”和“中德工业4.0人才教育中心”。学校还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联合申报的合作举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3+1项目成功获批。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BLACKLi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沧桑砥砺。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数据截止2020年5月)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网址:http://www.jxust.edu.cn
电话:0797-8312161
传真:0797-8312227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