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院校是第一步。针对目标院校,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为大家进行北京服装学院难度情况分析。
一、北京服装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北京服装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研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远高于国家线,尤其是农村发展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线26分。由此可见,北京服装学院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近几年报名人数
2023本科毕业生1158万,研究生报名474万人
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
纵观我国近15年的考研报考数据,自201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141万人,在随后的1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到2023年,增长趋势尤为迅猛,在2022年已经突破400万。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为历史以来报名人数最高值。
学校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学生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市属高校,在2018年、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皆位列第六。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
学校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其中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等。积极聘请国际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包括蒋士成、万立骏、俞建勇、王中林等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国际纺织学会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与服装设计主任范金土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伦敦时装学院院长FRANCESCORNER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REPLAY教授,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原本科部主任WILLEWATER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单霁翔、常沙娜、王受之、王亚蓉等知名学者,毛继鸿、陈野槐、郭培等知名设计师、企业家,聘请李春珂、文乾刚等十几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兼职导师,聘请原英国特伦特大学副校长兼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AROLANNPRIEST教授担任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
学校坚持“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在我国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积极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西城、雄安容城、辽宁兴城、山东青岛、江苏昆山、浙江海宁、福建晋江、广东深圳以及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重庆等产业聚集地,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动漫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
学校设有多个教育部及北京市级科研机构,包括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中国时尚研究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中国服饰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工效与功能创新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服装产业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等。
学校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服务社会,成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高地。近些年,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方阵、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服装设计制作,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制作、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尤其是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高质量圆满完成了群众游行方阵、民兵方队和联欢活动等相关的服装服饰设计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当前,学校正积极服务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
学校致力于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合实施了“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五百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时尚重要赛事中处于领先地位,服装、服饰、珠宝、艺术等设计专业学生获得美国AOF国际大赛、“汉帛杯”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金银奖百余项。服装表演专业独树一帜,多年来在国际国内模特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一届世界小姐季军、两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以及中国超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奖项冠亚军。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始终位于服装高等教育的前沿。与包括伦敦艺术大学、纽约时装学院、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巴黎ESMOD高等国际时装设计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皇家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时尚院校在内的60余所大学,以及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波兰凯尔采市政府、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引领了人民的生活时尚、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对我国服装、设计、时尚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以艺术学为主,艺、工、文、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时尚高校,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纺织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